空间计算、知识图谱、具身智能...这一年,科技圈频频出现新的热词, AI如同电力时代的电流,为各行各业照亮了前进的方向,我们正在步入“深度AI”的时代。
在未来生活探索日上,来自金融、教育、智能硬件等领域的嘉宾们,分享了各自领域里AI融合的新产品、新技术。
他们的另一重身份是九千光年俱乐部的成员。“九千光年”是银河系最大星环“拉德克利夫波”的长度,又被称为“恒星托儿所”,孕育着未来和希望。
今年,我们借用它设立了一个新的内容产品,和新质生产力青年一起探世界、看未来。
通过各位行业大佬的精彩分享,我们看到一个个科学幻想,已经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。
Rokid联合创始人向文杰:
“AR眼镜有望取代手机、电脑和Pad”
十多年前,iPhone让智能手机开始普及,今天每个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。去年,Apple Vision Pro的发布让AR赛道空前火热。在AI的加持下,AR眼镜有可能代替手机成为新的移动终端吗?
Rokid联合创始人向文杰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例,强调了技术普及的关键节点。在这个节点,Rokid发布了最新款空间计算套装Rokid AR Lite,不仅能在眼前同时浮起多个屏幕,同时处理多个应用,而且这副眼镜的重量仅75g,连续佩戴七八个小时也不会有负担。
“这还不是我们理想中AR眼镜的最佳形态。”向文杰说,希望将来AR眼镜就像现在日常佩戴的眼镜一样轻便,它还可以替代电脑、pad来办公、看电影、打游戏,“技术的迭代比想象中快,这一切可能只需要3-5年时间。”
向文杰介绍,目前Rokid的AR眼镜已经落地工业、医疗、文博等场景,打造了全新的信息展示和交互方式。未来,一款好用的AR产品将改变人的生活方式。
蚂蚁集团基础智能部技术总监张志强:
“让语言模型写一份靠谱的金融研报”
ChatGPT进化到了4.0,各大科技公司推出的语言模型已经能胜任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助手。不过,语言模型的聪明程度远不止如此。当语言模型进入金融领域,它已经可以自动写出专业的金融研报了?
蚂蚁集团基础智能部技术总监张志强带来了他在AI+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,用知识图谱来训练和修改大模型,“知识图谱为大模型提供了精确可信的知识基础,同时为语言模型注入了推理能力,可以有效缓解大模型幻觉的问题。”
举个例子,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大模型提问,即使它无法解答,也会通过整合信息编出一个错误答案。而被知识图谱训练的大模型,会对无法处理的信息坦诚回答:不知道。
张志强介绍,他们团队通过从10年间的上千份分析报告中提取专业概念、分析体系和因果逻辑来构建图谱,用这个知识图谱训练出专业的金融语言模型。目前,大模型可以在经济、产业、财政等方面生成区域研报,观点正确率在70%以上。
赛博创力Aispea创始人周羿旭:
“AI让玩具变得更好玩”
当AI走进物理世界,它会以什么形态出现?对于小朋友来说,他们的心愿是能像动画片《玩具总动员》里那样,让自己的玩具能开口说话。
赛博创力Aispea创始人周羿旭介绍,他从去年萌生了把AI放入玩具的想法,“自然语言交互的技术对儿童很友好,他们有强烈的情感陪伴需求。”根据一个关于智能音箱的用户调研,40%以上的用户都是儿童。
赛博创力研发了包括AI毛绒玩具、桌面小机器人、AI智教相机等系列产品,能进行语音、视觉、动作全方位交互。当你问毛绒大象“你今天心情怎么样?”它不仅会回答“我今天很开心”,还会随之扇扇大耳朵,表示心情很好。
通过AI智教相机,孩子可以拍下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并对AI提问。比如走在公园里,可以拍下花草树木,让AI帮忙识别这些植物。周羿旭说,“AI不仅能让玩具变得更好玩,还能通过它的智能带孩子认识世界。”
周羿旭说,《玩具总动员》里的机器人瓦力正在走进现实,它只是未来玩具的其中一种形态。
精准学创始人兼CEO杨仁斌:
“AI超拟人老师能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效果”
在一场关于AI的主题演讲中,是什么问题让台下的小朋友都举手抢答?
精准学创始人兼CEO杨仁斌带来了一位“AI老师”,她不仅和真人老师的语气很像,教学风格也仿佛让人一秒坐进了课堂,“你做题的时候会圈重点吗?”“这个陷阱你又跳进去了吗?”
上个月,精准学在云栖大会首日发布了首款AI辅学机Bong系列,这个在教培行业深耕多年的技术大佬,终于走到了台前,致力于解决教育行业最大的痛点。
“每个学生都需要被个性化辅导,但这样对比来看,教师资源是远远不足的,一对一教学的价格也相对昂贵。”杨仁斌说,精准学推出的AI老师要做到录播课一样的价格,一对一的教学效果。
杨仁斌介绍,这位AI老师还掌握多种教学技巧,通过使用“精准学习法”跳过重复的知识点,精准查漏补缺,“就像导航一样,能为孩子找到最优的学习路径,让学习变得更高效。”
圆桌论坛:AI时代要学会做一个“π型人才”
AI时代,会不会进一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,特别是教育层面。在AI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后,关于AI与教育焦虑的话题也越来越多。
有没有必要学习编程?孩子现在学什么长大后才不至于被AI取代?
在圆桌环节,我们邀请了三位嘉宾一起聊一聊关于AI时代与教育焦虑,他们中有资深的教育专家,有孩子的爸爸,也有来自云谷学校的初中生现身说法。
王家锐和陈思宇,是云谷学校初中部902班和904班的学生。今年暑假,他们借助AI工具设计了一款家访神器,帮老师们解决了家访时路线设计的问题。因为云谷的学生遍布杭州各个城区,有的住得近,有的住得远,家访对老师们来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,规划得不好就容易走冤枉路浪费时间。通过家访神器,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住址,生成一条最佳路线。
云谷学校小学及初中部DTI课程组长陈慧说,从创校开始,就设立了科技素养有关的DTI课程,鼓励孩子们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去解决问题。
关于孩子们什么时候学习AI,要不要学AI这个问题,玩物星球STEAM俱乐部的萧邦说,自己的孩子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接触AI,在他看来,什么时候学并不重要,首先要搞明白用AI做什么。“比如王家锐和陈思宇同学在借助AI设计家访神器的过程中很清楚明白,哪些环节自己就能解决,而有些环节需要借助AI,AI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助手的能力。”
有了AI后,担不担心孩子们在写作业的时候偷懒?三位嘉宾的意见很一致。陈慧说,从古代的小抄,到前两年很火的拍照搜题,作弊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问题。
“技术一直在发展,与其担心技术本身,还不如关注使用技术的人,”陈慧认为,对教育工作者来说,应该思考的是教育本质,比如作业怎么设计,课堂教学要怎么设计。
丛婉龙也认为,应该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,应该从孩子行为本身去分析为什么要作弊,如果是因为对某一门课的厌倦导致的,要考虑一下师生关系或亲子关系,然后再针对性地解决。
对于有了AI后,基础知识还要不要学的问题,陈慧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:计算器已经发明很长一段时间,但孩子们依然要学习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简单的计算。
“数学是一门培养逻辑和思维能力的学科,这门学科的价值在于,在未来漫长的学习过程中,帮助孩子们找到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。”丛婉龙说。
孩子还要不要学编程?萧邦说,就像英语是和更多人交流的工具一样,编程是一个和计算机、更多硬件交互的工具。“只有懂得基础的编程,才会知道如何去控制硬件,如何去和传感器、软件系统产生创造性的东西。”
对于未来怎样的孩子最不容易被AI淘汰,他说不仅是孩子还包括大人,未来需要变成一个“π型人才”,不仅在某一个领域有专业特长,还能通晓多个领域的知识,才能适应更快和更大的变化。
爱因斯坦曾说:“当你忘掉课堂所学时,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教育了。”
那剩下的教育到底是什么,陈慧老师用云谷学校培养孩子的6大核心素养来回答:向内,是不是一个有目标感和自主性的人;向外是不是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,有良好的协作力、沟通力以及思辨力,向未来的时候,能不能开放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千变万化,用创造力去解决问题。
“云谷的愿景是培养有仁爱精神、独立意志、社会担当、终身学习力和幸福感的地球公民。”
橙柿互动·都市快报记者 储帆 沈积慧
编辑 高欣奕
审核 罗祎 陈奕
这些信息可能会帮助到你: 联系作者 | 报毒说明
修改版本软件,加群提示等均为修改者自留,非本站信息,注意鉴别
评论(0)